到了2025年,国际局势又闹心了,俄罗斯亮出了核武器这张王牌,直接把西方国家给震住了。英国第一个顶不住,政策直接来了个彻底反转。法国呢,就在那儿琢磨,既要帮乌克兰,又想跟俄罗斯搞好关系。这事儿不光说明现在核武器在地缘政治上还是很吃香的,也让大家看到欧洲在面对俄罗斯时,心里那点儿矛盾和不同意见。
2022年2月份,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爆发了,这事儿地球人都知道。西方那些国家呢,一边给乌克兰送枪送炮,一边制裁俄罗斯,但又生怕自己也被卷进去。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到了2025年头几个月,乌克兰那边战事还是胶着状态,分不出个高低。这时候,英国和法国坐不住了,搞了个叫“自愿联盟”的新花样,打算派点自己的人去乌克兰,帮忙修修路、建建桥,再给乌克兰军队上上课,提升下战斗力。这主意一出,北约内部可就热闹了,有人拍手叫好,说得多帮帮乌克兰;也有人心里打鼓,怕这么一来把俄罗斯惹急了,大家得直接撕破脸。
俄罗斯那边动作挺快的。到了2025年2月20号,普京直接在电视上发了话,警告西方别碰那条红线,不然俄罗斯什么招数都使得出来。没过两天,国防部长绍伊古也跟着来了句狠的,说要是西方军队敢踏进乌克兰半步,那就成了“正当打击对象”,他还特意扯上了核武器,顺道放了几段战略导弹部队演练的画面。这一连串举动,谁瞅见了心里都得犯嘀咕。
西方那边一下子乱了套。英国原本是“自愿联盟”里的挑大梁角色,可国内外压力一涌上来,它很快就扛不住了。到了2025年3月20日,英国国防部直接发了个通告,说不派兵了,原因嘛,就是“风险忒大,咱们手里的兵力也不够打大场面的仗”。这事儿在英国可炸了锅,反对党工党直接开喷,说政府这是“向俄罗斯服了软”,就连保守党自己的人也觉得这决定实在是有点窝囊。
说说法国那边的情况,明面上他们还支持着乌克兰,总统马克龙直接表态要维护乌克兰的主权。但私下里,法国跟俄罗斯可没少打交道。就在2025年3月25日,法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一位高层,跟俄罗斯外交部的官员在莫斯科的一家小咖啡馆里碰了个面,商量着怎么缓和一下两边的紧张关系。这事儿后来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给曝光了,他说法国想和俄罗斯恢复正常关系。拉夫罗夫还顺便拉拢了下法国的民众,说其实他们也不想因为乌克兰的事跟俄罗斯彻底闹僵。
法国一听到这个消息,立马就沸腾了。反对党的人立马跳出来指责马克龙,说他这是在“背叛欧洲”。极右翼的勒庞也不失时机地批评政府太假。马克龙见状,急忙上电视澄清,他说:“对话不是服软,是不想事情越闹越大。”但不管他怎么说,“自愿联盟”这个计划是彻底泡汤了。其他国家一看英国不参与了,也都跟着打了退堂鼓。
英国这次在俄罗斯的核威慑下,确实是有点顶不住了。说实话,英国刚开始挺嚣张,想靠着“自愿联盟”给乌克兰助威,同时也想让自己在北约里露露脸。但俄罗斯一拿出核大棒,英国就得好好掂量掂量,这么做到底值不值了。
2025年2月10号,首相约翰逊跑到唐宁街,召集大家开了个急会,商量要不要出兵。国防大臣本·华莱士急得直拍桌子,说要立马派2000人到乌克兰西边的利沃夫。可军方的大头头帕特里克·桑德斯却给浇了盆凉水,他说俄罗斯那核武器可不是开玩笑的,普京要是真恼火了,啥疯狂事儿都可能干出来。这会议一直扯皮到半夜,最后大家商量,还是先跟北约其他兄弟国家通通气再说。
3月20号,英国政府扛不住了那些压力,宣布说不再派兵,改成提供些武器和培训上的帮忙。这事儿一公布,俄罗斯媒体高兴了,称英国这是做了个“明智的决定”,还顺道提醒其他国家别乱动。国际上挺多人也感觉,英国这次是真的被核威胁给镇住了。
国内形势同样复杂多变,工党对政府的外交政策提出了严厉批评。他们指责政府在处理外交事务时表现得过于软弱,缺乏强硬立场。
和英国直接退缩的做法不同,法国的做法可就复杂许多了。马克龙这家伙,表面上喊着要支持乌克兰,背地里却和俄罗斯暗送秋波,整了个“两手准备”。
在大家面前,法国还是那副老样子。到了2025年3月1号,马克龙跑到巴黎去演讲,讲法国铁了心要支持乌克兰,还一个劲儿地喊话欧洲,让大家团结起来跟俄罗斯较劲。但背地里,他却悄悄派人去找俄罗斯聊上了。没过几天,3月25号,法国大使馆里的大佬就跟俄罗斯外交部的人在莫斯科碰了头,两人琢磨着怎么把这事儿给平息下来。结果这事儿到了4月10号,被拉夫罗夫给捅了出来,说他发现法国想跟俄罗斯缓和关系,还提到了法国老百姓对此的反应。
现在法国国内可真是炸了锅。反对党那边的共和党,直接给马克龙扣上“背叛欧洲”的帽子,勒庞也不甘落后,指责他玩心眼儿。4月12日,马克龙上了电视,想给自己辩解一番,他说:“聊聊又不是啥坏事,总比动武好。”他还着重讲了,法国得在欧洲安全这块儿起个带头作用,不能光想着硬碰硬那一套。
这个办法稍微减轻了点和俄罗斯的紧张关系,但却让欧洲内部乱成了一锅粥。像德国、波兰这些国家,对法国的做法相当不满,觉得他们太不顾及团结了。到了4月15号,北约在布鲁塞尔开了个会,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直接杠上了。朔尔茨指责马克龙“偷偷摸摸搞私下动作”,马克龙也不甘示弱,反驳说德国“就知道紧跟美国步伐”。
英法两国政策一变,俄乌冲突的局势立马就改头换面了。西方国家不再打算亲自下场干架,而是改为给武器、搞培训。到了2025年春天,美国慷慨解囊,甩出了50亿美金的军事援助,里头有火箭炮、无人机这些家伙什儿;英国也不甘落后,掏了4.5亿英镑,用来修装备、送雷达;挪威这些国家也都跟着出了点份子钱。这些装备物资啊,全都是从波兰那边运过去的,利沃夫那边还搞了个训练营,成了西方教官们的聚集地。
战场上,乌克兰那边还是没能缓过神来。俄罗斯在东边继续往前推进,乌克兰军队就靠着西方支援的武器硬撑。顿巴斯那边,双方打得不可开交,平民的伤亡人数也在不断攀升。国际上已经尝试了好几次停火谈判,但俄乌两边都不信任对方,谁都不愿意先让步。到了3月11号,美国在沙特组织了个和平会议,乌克兰那边说可以停火30天,结果俄罗斯那边一点反应都没有。
在欧洲这边,英国和法国一撤退,北约里头就更不团结了。波兰还有波罗的海那几个国家,都觉得北约现在没啥威慑力了。德国呢,就借着这个机会,想推动欧盟的防务建设。
国际上,大家对核威慑这事讨论得很热烈。联合国头儿古特雷斯4月份出来说话,讲核战的后果太恐怖了,得赶紧动手减少核武器。中国、印度也都出来表态,劝俄乌两边坐下来好好聊聊。
俄罗斯一拿出核大棒,2025年的俄乌冲突局势立马就变了。英国跑得最快,法国呢,想两边都不得罪,结果把欧洲的战略弱点全给暴露了。西方那边虽然还在给乌克兰撑腰,但这仗要是继续打,欧洲肯定还得头疼好一阵子。核风险的阴影可不是说散就能散的,欧洲以后怎么走,关键看他们能不能找到平衡点,别老是在那儿吵个不停。
